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发布时间 : 2024-04-29 17:12 来源 : 廉政博山 浏览次数 : 

石马镇纪委 朱文超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近年来,党中央持续聚焦基层减负工作,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应看到,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把基层负担减到位也非一日之功,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基层干部直呼“遭不住”,改头换面的新表现隐蔽多样,切实为基层减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需持之以恒、毫不松懈抓下去,激励广大干部以饱满精神、昂扬斗志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落实党的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最能感知群众生活冷暖。基层减负“越减越负,”一方面是基层工作繁杂,时常要与群众的急难愁盼“短兵相接”,基层“责大权小”、督查检查频繁、压力层层“甩锅”、“痕迹”管理、以材料论英雄等现象又层出不穷,还出现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新“马甲”。另一方面敷衍应付。个别地方执行中央减负政策大打折扣,以前啥样,现在还是啥样。

什么事都压给基层、什么事都考核基层、什么事都问责基层,各种“既要又要还要”占用了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使基层干部“小马拉大车”,疲于“内卷”、工作“空转”,最终导致基层干部叫苦不迭却又不得不为。现象表现在基层,根子还在上面。上级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造成基层党员干部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根本原因。政绩观存在偏差,急于造“显绩”出成绩,通过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引起领导注意,致使基层干部无谓劳动;懒政怠政、缺乏实践经验,思维有定势、路径存依赖,除了填表造册、拍照留痕不知道该如何部署推动工作,只会频繁折腾干部;不敢担当、能推则推,热衷于与基层签订“责任状”,以便成为日后自己的“免责单”,出了问题后把责任一推了之,让基层承受无法承受之重。

为基层真减负,首先要厘清基层的职责边界。实行基层的权责清单制度和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列出基层的权责清单,在清单之外,上级不能以“属地管理”的名义随意向基层转嫁责任和摊派任务,确保基层的权责归位,让基层干部履行职责有明确的依据和预期,避免基层干部因承担过于繁重的职责而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于是,基层的工作看上去十分繁忙,实则却很被动。其次要优化对基层的考核机制,考核是抓落实的必要环节,不仅要对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而且要运用好考核的结果。但考核应力求科学,不能让考核捆住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压抑了基层创造的活力。考核关键是看工作的结果和成效,看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看做了多少打基础和利长远的实事好事,而不是看留了多少“痕迹”、做了多少表面文章,把握好量化评比,避免过度的量化评比引起形式主义和资源浪费。考核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工作的全部,应控制好考核的周期、频率、次数,避免基层把大量的精力都用于迎接上级的检查与考核。

基层形式主义的产生,很多时候不是由于上级的干预不足,而是由于干预得过度;不是由于基层的压力不够,而是由于压力过大。理解和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并且是一种积极的正向激励,这种激励产生的是基层干事创业的内驱力,其作用是难以依靠单纯给基层施加压力来替代的。基层内驱力的增强会使一些对基层的干预本身变得不再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为基层减负会面临更有利的条件,基层的负担也更容易得到减轻,而基层负担的减轻又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024年4月26日刊于强国论坛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