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镇纪委干事 周小天
信息化已从课本上的“未来幻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辅助。伴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基层治理快速转型提供了机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纪检监察机关也当乘借“信息化”的东风,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大势,发展信息化力量,助力基层监督。
数字赋能纪检监察、信息技术嵌入基层治理成为推动基层监督创新的重要实践,丰富了基层监督的内涵、手段和方式,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感知群众需求、掌握基层动态、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提供了极大便利。基层监督信息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过数据的流转和共享,实现信息的快速集成、办理、反馈,时时把握监督动态,提升监督质效。信息化手段使监督视角变得多元化,这也推动了纪检监察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实时性、针对性,提升了为民办事效率和群众办事体验度。
发展信息化,当然还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监督信息化的根本目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一是“信息公开”。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信息公开,让公开成为群众监督的“杀手锏”。例如,近年来,各地推行的基层自治组织的“三务”的公开,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平台全公开以及传统的村务公开栏的线下公开,双向发力、赋予村级事务监督新的活力,拓宽监督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在外务工人员与家乡发展“脱节”的问题,整合了群众监督的力量,助力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二是“与民互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公开除了能够加强信息发布外,还能够实现反馈的收集,让群众的每项意见在收集、分析、处置、反馈中得到解决。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网络举报平台成为信息收集和反馈的重要阵地,也是纪检监察干部与人民群众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我们在公开反馈信息时,还可以利用这些监督数据资源,加强建模分析比对,发现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从而展开专项监督,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实践证明,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公开,提升权力运行透明度,持续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实现基层监督下沉落地,让监督与治理同频共振,能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持续放大监督治理效能,助力基层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