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街道纪工委纪检干事 张金康
近日,中纪委网站报道一篇名为《狗咬人”事件不能止于道歉》的文章,安阳狗咬人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在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下,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涉事狗主人被予以停职,配合组织核查,并于当晚前往被狗咬伤的老人家中道歉。狗咬人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但这件事却变成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原因在于养犬人的态度及其身份,以及后续交涉异常曲折的过程。涉事狗主人一方避而不见,受伤一方找当地多个部门反复投诉,前后耗时2个多月,甚至当地媒体持续做了10期节目仍无果。
狗咬人事件折射出来许多问题,一方面是涉事狗主人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不仅没有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也没有遵守公德、弘扬美德。与人发生民事纠纷,本应依法合理解决,不损害群众权益,维护自身良好形象;但是,在面对媒体镜头时,其言行显然不符合人们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形象的认同。另一方面,在受害人维权过程中暴露出当地一些单位、干部的作风问题。个别部门面对群众合理诉求时,不仅没有千方百计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不归我们管,你上法院起诉吧”……看似把“麻烦事”推出去了,实则把小事拖大了,更严重的是,推远了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距离、寒了群众的心。“狗咬人”事件折射出的这些作风方面的问题,是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是庸政懒政怠政的表现,必须反思并严肃整改。
李克强总理指出:“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在其位,不谋其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遇事推诿扯皮,不作为,看似一点点的小问题,实则侵蚀的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它砌起一道高墙,阻隔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慵懒之疾,如同肿瘤,长此以往,将消弭执政之基、损害群众利益、掣肘高质量发展。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将廉政勤政的“针剂”注入党员干部队伍,将久治不愈的毒瘤剜除。
加强教育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就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层次,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为国利民。应该“积极主动”,思考群众的所忧、所愁、所困、所惑。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依托勤廉公示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载体,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缺失、缺位、缺陷;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敲响廉洁自律警钟。
强化纪检监察效能,健全投诉体系,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监督网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是不是合理作为,群众心里最明白。一是要建立与政府督查和信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度,规范信访投诉案件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二是要运用媒体舆论监督的这把“利剑”,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不仅便于事前发现问题线索,更要事后对处理结果公开曝光,放大案件效应,使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事事处于监督警示之中,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扎紧制度牢笼。“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过去有部分党员干部对违规违纪行为熟视无睹,认为给点处分也就是“挠痒痒”,工作效率低下,遇事推诿扯皮,不仅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也侵害了群众利益,拉远了干群关系;因此,对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必须重拳出击,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于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也要加大执纪,坚决问责,做到发现一例,查处一例,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每名党员干部的职责,更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要求。为党员干部注入廉政勤政的营养针剂,杜绝安阳“狗咬人”事件中折射出的问题再次发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