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当真正消除“负因数”
发布时间 : 2019-03-27 10:00 浏览次数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

 虽然自反“四风”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所收敛,但仍然顽固地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存在着。有的网友调侃:收到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的任务后,某单位迅速召开机关部室会、调查摸底会,在全员当中开展“基层减负”大讨论,组织对所有基层减负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台账,并结合实际制定详尽的为基层减负实施方案……如此这般减负,岂不成了增负?深究其根源就是沉疴顽症的形式主义,虽然穿上新马甲、换上夜行衣,但其本质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基层减负应当消除“负因数”,实现真“减负”。

 用信息化删除“负因数”。明朝洪武九年的“空印案”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明朝时,每年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即为“空印”。明太祖得知此事后,大怒严办,诛杀数百名官员,连坐数万人。造成“空印”的原因,是当时没有先进的通信、交通工具,更没有像现今的电子邮件和特快专递。当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空印”虽然不复存在,但是反复填表、反复盖章的现象仍属常见。为基层减负,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固有的工作方式,让数据多“跑腿”、开好视频会议、用好文件共享。

 用成绩单革除“负因数”。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好的称量,干部工作有没有成绩,有没有履职尽责,有没有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心中最清楚。一方面,用好考核指挥棒,完善基层干部考核方式方法,不再是停留在看资料、听汇报,而是要更多地走到田间地头和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寻找真正的答案。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转变理念,不搞大张旗鼓的宣传,不做晒政绩的“王婆干部”,坚守一线,埋头苦干,真心为人民群众服务。

 用容错率剔除“负因数”。管理学有一句话:对失败的容忍是激励创新的必要条件。从基层的实践来看,想干事就得不怕错,如果没有容错纠错机制,干部难免产生“干得越多、出错越多”的想法,工作就很难起色。“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这就等于给基层干部吃了“定心丸”。当然,容错的机制要“严”,要明确各级机关在容错纠错中的职责分工,要因地制宜制定容错纠错机制,用制度保障运行。容错的尺度要“准”,容错不是纵错,要有严格的界限区分,切实分清楚哪些错要“容”,哪些错须“纠”,防止姑息迁就、避免矫枉过正。容错的措施要“实”,要细化容错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可执行性,“闻颦鼓而思良将”,让想干事的干部有底气,被问责的干部有预期。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