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信仰与使命
发布时间 : 2018-03-07 00:00 浏览次数 : 

2017年,谍战剧《风筝》一经播出便引发热议,剧中主人公郑耀先坚守信仰、忠诚使命的地下工作者形象,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让我们对信仰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剧中代号“风筝”的郑耀先在国民党潜伏十余年,表面上看,他一直运筹帷幄于谈笑风生之间,然而长期游走在黑白两个世界的边缘,人性不断被撕裂,他的内心也不断经历着挣扎与焦灼,唯有对信仰的坚守和对使命的忠诚,得以支撑他继续负重前行。

“风筝”的一生有太多的无奈。面对同志,他密裁曾墨怡,误判失江心,含羞送汉卿;面对爱情,他扬灰程真儿,含泪忘林桃,大义捉影子;面对“兄弟”,他扮丐捕孝安,坟前诱宫庶,愧面徐百川。“不仁不义”的他为了信仰,为了使命,为了大仁大义,承受了太多太多。

剧中“风筝”多次落泪,每一次落泪都是对信仰与使命的焦灼诠释。

当同志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主动撞向竹签的时候,“风筝”眼神中的震惊与哀伤不得不转瞬即逝,转而迅速戴起与敌人相同的面具伪装自己。随后他独自一人缓缓走出监狱,沿着沾满革命者鲜血的行刑场墙壁踽踽前行,脑海中多位战友牺牲的画面不断闪现,他的情绪最终决堤,流下两行男儿泪。他的泪水中充满了对战友牺牲的哀伤,以及自己无力回天的悲怆,然而革命尚未成功,他只能隐忍哀痛,怀揣信仰、背负使命继续前行。

当他“风筝”的身份得到核实,尘埃落定,他终于可以卸下心中的防备,摘掉面具,自由的呼吸。面对组织,他回忆起自己走过的几十年地下工作之路,回忆起一路上为了保护自己而牺牲的同志,一路的辛酸苦楚涌上心头,他难忍泪水,伏案痛哭。此时的他终于能“活得像个人”,此时的他终于可以用共产党员这一真实身份去面对世人,他坚守了半辈子的信仰也终于展现出了胜利的光明。

当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将写着“我想看一次升国旗”八个字的纸条交到首长手里的时候,我想电视机前的所有人应该都会像我一样无不为之动容,简简单单八个字确是“风筝”人生最后的愿望。面对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风筝”用尽全身力气颤颤巍巍举手行礼,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雄壮的国歌响起的时候,“风筝”留下了人生最后的眼泪,这一刻的泪水是他对终生坚守信仰、忠诚使命最好的诠释。

剧中主人公郑耀先的命运如同他的代号——“风筝”,身处险境,命悬一线。上线陆汉卿牺牲之后,郑耀先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漂浮于乱世,迷茫,无奈。仿佛有那么一刻,他失去了前行的力量,找不到回“家”的方向,然而正是凭借对信仰的坚守让“风筝”重新找回了方向,他隐忍悲痛,积蓄力量,负重前行,存性命于乱世,为了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忍痛飞翔。

“风筝”之所以忍痛飞翔,是因为对信仰的坚守。何为信仰,是我们甘愿背负的正义之魂。

“风筝”之所以忍痛飞翔,是因为对使命的忠诚。何为使命,是我们甘愿承受的生命之重。

“风筝”断线,信仰续牵,坚守信仰,使命必达。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